融捷資訊 YOUNGY INFORMATION
7月14日,彭博社一篇報道引發熱議。文章稱,全球醫藥創新的重心正在逐漸東移,中國生物科技行業創新速度與質量飛躍式提升,正挑戰西方在藥物創新領域的主導地位。據統計,2024年中國進入研發階段的創新藥物數量已突破1250種,遠超歐盟,并接近美國的1440種,且越來越多獲得西方監管機構和跨國藥企認可。
此前曾超前布局搶占新能源產業發展先機的融捷集團,在這波中國創新藥物崛起的浪潮中,又一次成為先行者。一款由融捷集團全球首創并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自身免疫類納米雙抗藥物已進入二期臨床試驗,并憑借全球領先的技術水平,受到境外醫藥巨頭青睞,有望獲得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海外授權收益。近期,融捷集團又在廣州成立生命健康研究院,并推進科技研發及產業化基地項目落地廣州,致力打造生物醫藥核心引擎,加速搶占生命科技發展高地。
融捷集團旗下融捷康自主研發的雙特異性抗體藥物已進入二期臨床試驗
布局藍海搶灘生命科技賽道
今年以來,呂向陽董事長親自部署,從宏觀經濟形勢、集團戰略發展需要等多個維度進行深入思考,果斷在科技創新領域持續加大投入,將其視為搶占產業“微笑曲線”頂端的戰略遠征。在眾多創新賽道中,生命科技產業成為集團戰略布局的關鍵抓手。
從產業角度看,2025年,全球生命科技市場規模預計將達3.12萬億美元,2035年將增至8.74萬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約9.2%。而得益于政策紅利、技術突破與市場需求的多維驅動,2020年—2024年中國生命科學產業市場規模從3.29萬億元增長至5.1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1.5%,超過全球平均增速。
行業數據向好印證的是呂向陽董事長獨到的戰略眼光。融捷集團董事謝曄根表示,集團落子生命科技賽道,是呂向陽董事長基于長期戰略思考和自身優勢作出的科學決策,這不僅是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布局,更是響應國家戰略、破解產業發展難題的責任擔當。
從政策層面看,中國“十四五”規劃明確將生命科學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正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級。但呂向陽董事長也深刻指出了目前行業存在的短板:國內產業基礎薄弱、公立機構研究落地緩慢、資本市場欠缺耐心和科學家產業化落地能力較弱。
在這一背景下,融捷集團果斷出擊,利用自身的資金優勢、平臺優勢及管理優勢,全力布局打造生命健康研發產業化平臺,匯聚頂尖領軍人才,志在引領行業發展。目前,融捷集團已在南京和廣州分別成立了生物醫藥研究院和生命健康研究院,致力于將其打造成為搶占全球生物醫藥制高點的核心引擎。
三大優勢構筑戰略新高地
“從未來20年到50年周期來看,生命科技是能和融捷集團這種體量的大型控股集團匹配,并值得深耕發展的賽道。”廣州融捷生命健康研究院總經理史律說。呂向陽董事長早在2017年就前瞻布局創新生物醫藥開發,其獨到的戰略眼光讓融捷集團已經搶占了生命科學領域的發展先機。
2017年,融捷集團成立南京融捷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專注納米抗體開發
史律博士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腦功能與腦疾病重點實驗室,擁有20年以上的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領域研發與運營管理經驗。作為行業資深從業者和觀察者,他認為,在新能源產業領域發展的顯著成果,已充分證明了融捷集團雄厚的資金實力、豐富的產業化運作與管理經驗對于拓展前沿領域、破解行業發展痛點的獨特價值。
史律說,融捷集團的獨特優勢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資金實力雄厚,可為創新探索提供堅實后盾。史律透露,生物醫藥的研發存在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特點,國內不少生物醫藥項目由于資金不足而在早期研發階段中途夭折,而融捷集團憑借強大的資金實力,能夠確保項目的順利推進直至臨床試驗。此外,面對生物醫藥行業的波動性,融捷集團的持續投入能力,也能在市場低迷期穩定在研項目的發展步伐,為科研創新保駕護航。
二是產業化經驗賦能,可為產業發展鍛造獨特競爭力。融捷集團經過實踐驗證的產業化運作與管理經驗,是其區別于其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通過在新能源領域的成功實踐和多年打磨,融捷已經建立了一套成熟的產業化管理體系,這套體系同樣適用于生命科技產業。史律認為,目前融捷集團在納米抗體藥物開發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已經有效地證明了集團將生物醫藥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卓越能力。同時,集團在廣州布局生命健康研究院,致力于打通從基礎科學發現到關鍵技術突破、產業應用前期孵化的完整創新與創業鏈條,進一步彰顯了其在產業鏈整合上的強大實力。“目前中國很多企業不具備這種產業化放大的能力。”他指出。
三是頂尖人才為核,可通過創新機制激發潛能。融捷深諳人才是生命科技創新的核心引擎,因此在吸引和留住頂尖人才方面不遺余力。“人才,在這個行業是排第一位的。”史律明確表示,“我們要求Project Leader(項目負責人)必須是非常優秀的。”在一流人才引入上,集團正通過一系列的運營主體和股權激勵設計,打造與科學家風險共擔、成果共享的事業平臺,吸引全球頂尖科學家共創事業。在內部人才的培養上,融捷非常注重積極優化內部環境,鼓勵員工自我激勵和發展,旨在構建一支高水平、專業化的人才隊伍。
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成果轉化引擎
為加速構建生命科技領域的核心競爭力,融捷集團今年正式成立了生命健康研究院。史律表示,集團將其定位為生命科技研發創新的“橋頭堡”和“發動機”,聚焦細胞治療、基因技術、神經科學和AI藥物開發等前沿方向,致力于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科研平臺,使研究院成為集團原創技術策源地和成果轉化引擎。
他介紹,研究院成立以來,在集團的指導下,其發展也按下了提速鍵。目前,研究院正在大力引進高端人才,組建研發團隊。根據規劃,未來三年集團將投入大量資金,積極推進30至40個研發管線建設。今后,研究院將通過內部項目制管理機制,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提升項目的落地效率和轉化能力。“我們希望通過項目制+市場化激勵的方式,吸引一批頂尖科研人才加盟,組成一支‘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研發團隊。”史律說。
融捷集團為科研人才提供一流的研究平臺和工作環境
當前,人工智能掀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交織奔涌的浪潮,生命密碼正在加速解碼,產品研發成本大幅降低,中國生命科技創新效率和領先的科技成果產出將指數級提升。史律也認為,人工智能將成為未來5到10年行業變革的關鍵驅動力。因此,融捷也在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探索“AI+生命科學”的融合路徑。接下來,研究院也將借助人工智能技術進行靶點發現、藥物設計和臨床預測,助力研發效率和成功率的大幅提升。
在商業化方面,融捷將堅持“精品戰略”,聚焦打造具有市場潛力的爆款產品,形成可復制的精品案例,實現自我造血能力的增強。在此基礎上,不斷深化產學研協同,推動科技成果高效轉化,構建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融捷在生命科技賽道的布局,不僅體現了企業在產業升級中的前瞻性判斷,也為我國生命健康行業的自主創新注入了新動力。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市場需求快速增長,融捷集團將走出一條獨特的創新之路,有望為中國乃至全球提供可持續的健康解決方案,成為“資本+產業”深度融合的新樣本。